close

大綱

 

謝達為是令人羨慕的律師,聰明、收入豐厚,有一個漂亮的太太若菱,和三個可愛的兒女:曉雅、小堂和小蘭。可是不知怎的,曉雅成了家中的問題人物,不服管束、翹家、又想自殺,家中從此永無寧日。當他們全家接受抽絲剝繭的家族治療後,才發現曉雅只是代罪羔羊,有隻無形的殺手正在摧殘他們的家庭。而這破壞力量正是他們你來我往的所造成的。

一個都不能少

 

書中的家庭-謝家,第一次晤談的時候,小兒子-小堂並沒有出席,而諮商師堅持全家到齊,因為家庭中的問題需要所有人都參與才能有所改變。很多家庭問題都是整個系統需要去改變的,但往往一般人都不曉得,以為是爭吵的人或較嚴重問題的人需要去治療就好,這觀念是一種迷思。甚至現在的家庭問題可以扯到原生家庭去也說不定。


代罪羔羊

 

曉雅是謝家問題的開始,她的逃家,與父母的極力爭吵,讓長輩覺得需要治療,但是經過諮商師的抽絲剝繭後發現,最初的問題是原生家庭跟父母的關係所引起的。因為小孩不只一個,相對下來成為代罪羔羊的人可能不只是曉雅,後半段的羔羊是小堂,可是你會發現,小堂跟他母親吵架的事情其實沒有很嚴重(對我來說),可是卻引起軒然大波,理念的不同,就可能因為一個微不足道的事情爭吵甚至成了代罪羔羊。一開始諮商師邀請家庭成員說明對這問題的看法,由非爭吵的當事人說出對這問題的隱憂為何,再去探索組合這問題的起始點。


三角難題

 

爭吵,找同盟,不單單是家庭吵架,平常吵架也希望和事佬能站在己方,一但沒有就好像站不住腳。謝家的吵架,父親就是前面所說的「和事佬」但是相當牆頭草的一個,曉雅因為父親這樣的態度,感覺被背叛了。諮商師以委挽的方式去說明,這源頭的可能,夫妻婚姻的冷卻問題。家庭系統中,以婚姻系統是為重要,一但婚姻有了問題連帶的其他系統也會受到影響,而這些改變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所發生的,可大可小,當大到影響家庭時,就需要考慮做治療了。

諮商師說「不要將爭吵帶回家。」因為經過晤談後,家庭成員可能知道一件事情,彼此需要坦承,可是對於最出問題尚未解決的家庭,這樣坦露彼此只會引發更大的爭吵。所以諮商師希望他們的爭吵是有意義的,成為諮商晤談中的一個具有建設性的晤談。

曾經,我以為在諮商中爭吵是一件需要被制止的事情,就像當個案哭泣時遞衛生紙這樣類似的迷思,學到現在才曉得,在有人控管下的發洩情緒,跟無人控管下的情況是不一樣的,前者的情況可能使個案的情緒得到有效的紓解或昇華,但後者,結果可能是不穩定性的,你可能真的紓解了,也可能問題更嚴重也不一定。


原生家庭

 

很多家庭問題有時候源自於原生家庭,把跟父母相處的情況投射在自己的婚姻或親子關係中,而自己則渾然不覺,直到出現問題去做治療才曉得,甚至一錯再錯,應該有聽過「我絕對不要我的另一半向我父母一樣…….。」可是,會發現你的另一半並非會如你所願的不像,可能個性不像,但這樣相處下來,當某些類似的場景出現,你就會無意識的陷入與父母相處場景中的對話模式,而你不知道。

就像謝家中的若菱,她跟她女兒的吵架模式,她不知不覺的落入以前跟他母親的模式中,直到諮商師點出才恍然大悟。但是有時候諮商師說出來,不代表他當下會了解,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會發現自己真的陷入這樣的泥沼中,然後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嘗試改變的方法。  書中的諮商師,運用了許多方式去幫助家庭,他們在做每件事情的時候,都曾考慮這樣是否會傷害或過度指導家庭,他們也有害怕這樣的舉動會不會使家庭感到挫折或懼怕來晤談。其中,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「讓他們也知道我們諮商師也是一般人。」自從選了這科系,週遭的人都以為我會讀他們的心,會解決他們所有的心理問題,這是一種迷思,我們也可能有出錯,因為我們也是人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梓儀(紫宜) 的頭像
    梓儀(紫宜)

    一個人也可以很快樂

    梓儀(紫宜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